# 状态模式
# 概念
状态模式是一种行为型设计模式,允许对象在其内部状态改变时改变其行为,使对象看似修改了自身类。其核心思想是将与状态相关的行为封装到独立的状态类中,并通过委托方式动态切换状态逻辑,从而将状态转换逻辑局部化到具体状态类中。
# 作用
1.消除大量条件分支(如 if-else),避免状态判断逻辑分散在多个方法中。
2.将状态转换逻辑集中管理到具体状态类,提高逻辑的内聚性。
3.提高代码可维护性和扩展性,新增状态时无需修改现有代码(符合开闭原则)。
# 场景
1.对象行为依赖多个状态,且状态转换频繁(如电商订单状态流转)。
2.需要消除大量状态判断分支(如游戏角色状态、工作流审批状态)。
3.需要清晰分离不同状态的业务逻辑,避免状态逻辑耦合。
# 举例
状态模式实现,订单状态场景:
// 状态接口
interface OrderState {
void complete(Order order);
void cancel(Order order);
}
// 新建状态
class NewState implements OrderState {
@Override
public void complete(Order order) {
System.out.println("订单完成!");
order.setState(new CompletedState());
}
@Override
public void cancel(Order order) {
System.out.println("订单已取消!");
order.setState(new CancelledState());
}
}
// 已完成状态
class CompletedState implements OrderState {
@Override
public void complete(Order order) {
System.out.println("已完成订单不可重复完成!");
}
@Override
public void cancel(Order order) {
System.out.println("已完成订单不可取消!");
}
}
// 已取消状态
class CancelledState implements OrderState {
@Override
public void complete(Order order) {
System.out.println("已取消订单不可完成!");
}
@Override
public void cancel(Order order) {
System.out.println("已取消订单不可重复取消!");
}
}
// 订单类
class Order {
private OrderState state;
public Order() {
this.state = new NewState(); // 初始状态
}
public void setState(OrderState state) {
this.state = state;
}
// 委托给当前状态处理
public void complete() {
state.complete(this);
}
public void cancel() {
state.cancel(this);
}
}
// 测试类
public class StatePatternDemo {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Order order = new Order();
order.complete(); // 输出:订单完成!
order.cancel(); // 输出:已完成订单不可取消!
order = new Order();
order.cancel(); // 输出:订单已取消!
order.complete(); // 输出:已取消订单不可完成!
}
}
# 反例(不使用状态模式)
// 订单类(条件分支实现)
class Order {
private String state; // "NEW", "COMPLETED", "CANCELLED"
public void complete() {
if ("NEW".equals(state)) {
System.out.println("订单完成!");
state = "COMPLETED";
} else if ("COMPLETED".equals(state)) {
System.out.println("已完成订单不可重复完成!");
} else if ("CANCELLED".equals(state)) {
System.out.println("已取消订单不可完成!");
}
}
public void cancel() {
if ("NEW".equals(state)) {
System.out.println("订单已取消!");
state = "CANCELLED";
} else if ("COMPLETED".equals(state)) {
System.out.println("已完成订单不可取消!");
} else if ("CANCELLED".equals(state)) {
System.out.println("已取消订单不可重复取消!");
}
}
}
# 原理
状态模式通过定义状态接口,将每个状态的具体行为封装到独立的状态类中。对象持有当前状态对象,当状态需要转换时,通过委托方式调用具体状态类的逻辑,并替换为新的状态对象。这种方式将状态逻辑与对象主体解耦,使状态转换逻辑集中管理,避免了条件分支的扩散。
# 缺点
1.增加类的数量:每个状态需对应一个具体状态类,小规模场景可能显得冗余。
2.小规模场景可能过度设计:状态简单且转换不频繁时,引入状态模式可能增加复杂度。
3.状态间依赖可能增加复杂度:若状态转换逻辑涉及多个状态交互,需额外管理状态间的依赖关系。
总结
状态模式通过封装状态逻辑到独立类中,动态切换状态对象,有效消除了条件分支,提升了代码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。适用于状态多、转换频繁且逻辑复杂的场景,但需权衡类数量增加的代价,避免在小规模场景中过度使用。

微信公众号

QQ交流群
原创网站开发,偏差难以避免。
如若发现错误,诚心感谢反馈。
愿你倾心相念,愿你学有所成。
愿你朝华相顾,愿你前程似锦。
如若发现错误,诚心感谢反馈。
愿你倾心相念,愿你学有所成。
愿你朝华相顾,愿你前程似锦。